□通訊員 李明
進入7月,甘肅省臨澤縣迎來多次持續(xù)強降雨。黑河、梨園河洪水翻騰,防汛形勢異常嚴峻,人民群眾生命財產(chǎn)面
臨著洪水的威脅。
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,臨澤縣委、縣政府高度重視、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及時安排、科學調度,成員單位通力協(xié)作,扎實做好各項防汛準備工作,確保了全縣經(jīng)濟社會穩(wěn)定和人民群眾生活安寧,實現(xiàn)了“大汛無大災,大洪無大險”的預期目標。
早安排 繃緊“思想弦”
“一要認清形勢,高度重視,切實增強防汛抗旱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;二要突出重點,靠實責任,徹底消除各類防汛隱患;三要……”臨澤縣副縣長李作文在全縣防汛減災工作會議上強調。
為確保防汛責任落實到位,臨澤縣及時召開全縣防汛減災工作會議,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市防汛工作會議精神、通報氣象情況和水情汛情,對全縣防汛減災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,并與各鎮(zhèn)簽訂了防汛工作目標責任書,落實水庫、城防工程、河道、重點山洪溝及重點防汛地段行政部門責任人、主管部門責任人、管理單位責任人和技術負責人84人。
按照 “一地點一預案”的要求,修訂完善了《臨澤縣山洪災害防御預案》、《臨澤縣城市防洪規(guī)劃》等專項防汛減災預案,編制了鎮(zhèn)村重點防洪地段防汛搶險預案,為有效開展防汛搶險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(jù)。嚴格落實領導帶班和24小時防汛值班制度,及時主動收集相關信息,做好上傳下達工作,確保了防汛指令信息通暢、汛情處置及時。
據(jù)臨澤縣防汛辦負責人介紹,全縣修訂完善了12座水庫、20多個重點防洪地段防汛搶險預案,對預警安排、組織搶險、轉移群眾、撤退路線等作了詳細說明,一旦遇險情災情就可立即組織實施。
早行動 構筑“放心堤”
“那邊靠壩堤處的泄洪道如遇堵塞,要及時清淤……”走進臨澤縣小東溝河,縣防汛辦工作人員正在排查河道安全隱患。
進入主汛期以來,臨澤縣組織水務、國土、安監(jiān)等部門多次深入鸚鴿嘴、紅山灣水庫,黑河、梨園河及山洪易發(fā)地段薄弱部位進行重點排查,對影響防汛安全的施工便道、亂搭亂建的臨時建筑物等突出問題下發(fā)防汛指令,限期進行清除整改,確保了行洪安全。至目前,共檢查水庫12座、水利工程30多處、山洪災害易發(fā)地段24處,下發(fā)防汛指令3期。
依托已建成的1個自動水位站、33個自動雨量站和53個簡易雨量站,加強分析研判,及時對雨情、水情、災情進行實時監(jiān)測。同時,利用農(nóng)村“村村響”大喇叭,及時向群眾發(fā)布預警信息,提醒社會公眾主動采取防災避險措施。
“‘村村響’廣播及時向群眾播放防災減災知識和通報雨情水情信息,提高了群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,‘村村響’已成為農(nóng)村開展應急管理的最有效應急通信通道。”談到“村村響”帶來的好處,臨澤縣倪家營鎮(zhèn)梨園村村主任邢宏如是說。
早落實 撐起“保護傘”
走進臨澤縣抗旱防汛物資儲備倉庫,鋼絲、編制袋等防汛物堆放整齊有序。
據(jù)倉庫負責人介紹,臨澤縣通過多方籌措資金,已儲備鉛絲5噸、編制袋10萬條、鋼筋100噸、鉛絲網(wǎng)片和石籠8000平方米,為防汛搶險提供了物資保障。
與此同進,按照防汛預案要求,以縣抗旱防汛服務隊和飛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公司為依托,組建200多人的抗旱防汛專業(yè)應急隊8支,配備挖掘機5輛,裝載機8輛,翻斗車12輛;組建鎮(zhèn)、村群眾防汛應急隊伍45支,配備移動照明燈50套、手提式探照燈170只、救生衣300件。嚴格制定防汛應急預案,組織水務、國土、安監(jiān)等部門單位開展防汛搶險應急演練,提高了應急隊伍防汛搶險實戰(zhàn)水平。
防汛減災,重在預防。只有多一些未雨綢繆,才能少一些生命財產(chǎn)損失。臨澤縣將始終繃緊防汛減災這根弦,牢固樹立“防范勝于救災”的意識,切實把各項措施落實到位,確保群眾生命財產(chǎn)安全和社會穩(wěn)定。
來源:中國水利網(wǎng)站
作者: 李明
責任編輯:陳帥